思想政治“第二课堂”赋能高校新文科人才新生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思想政治“第二课堂”赋能高校新文科人才新生机

2024-01-19 行业资讯

  在中华民族现代史上,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历经接力部署,经过了“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等的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逐渐清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精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鲜明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充分的发挥党的独特优势,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建设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质学科,全面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新的目标需求,为新文科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一、新文科的提出及其内涵。新文科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来的,2018年希拉姆学院院长洛里·瓦洛特发表《为新文科设计模型》的文章,对新文科理念进行总结,但其实,早在40年前美国希拉姆学院就提出了新文科实践这一概念。相比传统文科而言,新文科侧重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强调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美国的新文科第一先考虑的是学科综合和跨学科学习,以保证所有学生得以完成多元体验活动。新文科重点在于文理贯通,以改变重工轻理、重理轻文的偏颇,它支持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包括开设新专业。当然,刚开始美国的新文科教育也遭遇不少人的不理解与质疑,他们担忧新文科变形走样,变成文不文、理不理的“四不像”。

  新时代,新技术快速推进、新需求大量产生、新国情的需要等背景下,2018年8月“新文科”概念应运而生,于2020年11月3日,共同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2021年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深入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2022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了“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着力推动新文科建设再落实、再深化、再突破,为走好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启兵、田晓明认为,“新文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培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和研究者对于时代性、现实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理性思维力或实践动手力”。新文科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期望通过学科交叉再融合、学科专业壁垒再刺破、文科专业内部再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再交融等赋能文科新的生机。为培养合格的新文科人才,必须突破现有学科专业的束缚,争取在跨学科跨专业上取得新突破,提倡单一专业向多学科、跨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转变;探索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践行以“新文科素养”为核心的“传统文科+”模式。

  二、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内涵。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拓展课外学术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完善高校育人途径的重要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实践能力。

  高校“第二课堂”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蒋婧文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核心主题。任成、乔宏柱认为,“第二课堂”是解决第一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引入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第二课堂”面临发展颈瓶。虽然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第二课堂”做出了有益尝试,但仍存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融入“两个课堂”不足、“两个课堂”建设的队伍未形成合力、“两个课堂”未能形成全过程育人机制、“两个课堂”内涵建设不足,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尤其工科智育部门与德育部门相分离、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政工管理队伍相分离、思政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分离等协同育人问题,这不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认为,硬件更新少、政策扶持少、文化交流少、平台搭建少、红色资源少分别是影响第二课堂开展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精神基础。

  四、思政“第二课堂”融入高校新文科人才培育。坚持“科学育人、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身心并重”的育人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教育,培养具有技术素养、多学科融合贯通、基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创新、爱国强国情怀的新文科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确立“借力外援,多维相助,共促学生发展”方案。借助学校其它学院优秀教师力量,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其它学院创新创业实践班,积极推动国际学院学生跨学科发展。如机械学院的工业设计创新班、陶瓷学院的陶瓷创新班、城规学院创新班、商学院的跨学科竞赛班等。

  2.跨文化交际型活动。即由外教通过讲座或英语角等活动向学生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如国外节日系列讲座、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招生宣讲活动、西方文化讲座、英语学科竞赛知识讲座等。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学习研究型活动,即对口专业化学习。通过定期开展由本专业中外老师主讲的讲座,使学生洞悉专业实时动态,培养专业认同感;及时发布各类艺术大赛的动态,提供便捷、丰富的赛事信息,并动员学生积极参赛。

  4.开展才艺展示型活动,即人文、艺术精神的培养。学院通过定期举办书画大赛、才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文学艺术活动,为学生的才艺特长的展示提供了表演平台,也向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文艺气息,陶冶艺术情操。

  5.社会实践型活动,即社会考察活动。学院定期组织校外志愿服务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福利院爱心慰问活动、团日活动等。

  6.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根据国际学院学生特点,结合国际学院专业特色,学院举办并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诸如名家讲座,中外交流讲座,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优秀毕业设计周,摄影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还参加了通讯社,篮球社,羽毛球社等社团活动,并举办多种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气氛。通过一系列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自我教育功能,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7.保障第二课堂育人活动展开。学院在人才教育培训方案中对第二课堂设置了两个学分,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对第二课堂中学生活动进行了规范管理,从社团活动的监管、学生活动的表彰等方面做,严格规范学生活动,以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性、学生参与的活跃度以及参与活动的效率等。

  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把大学生培养具有解决经济社会实践问题的理论洞察力、理性思维力、实践动手力和文科内部深层次地融合、文科的自我更新和革命等。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理念,整合高校内部各有关部门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的动力、途径和方法,实施育人工作的联动机制,并完善协同育人控制过程及评价体系,以推动湖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向纵深发展。(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