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报道--《法制晚报

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ballbet贝博官网app

新闻媒体报道--《法制晚报

  • 产品概述

  年前,他和许多懵懂无知的少年一样,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踏上火车,奔赴陌生的农村,开始了一段未知的人生旅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之际,纪念活动陆续展开。12月23日,由老导演王贵执导、濮存昕策划,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的话剧《WM我们》首演。12月24日,老知青李全策划的纪念北京四中、北师大女附中(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知青插队40周年的影展,也将在山西省桑干河畔的山阴县举行。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刻骨的回忆,在这个岁末弥散开来。

  12月24日,由他策划的纪念北京四中、北师大女附中知青插队40周年的影展将于山西省桑干河畔的山阴县举行。当年同在山阴县插队的之子刘源,为影展写下题词——“永远的记忆”。

  对李全等老知青而言,40年前的插队生涯,的确是永恒的回忆。如今,都已年近花甲的老知青们齐聚一堂,回忆插队岁月时,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揭短”,仿佛时光倒流40年,大家都还是不识愁滋味的花季少年。

  插队结束,回到北京后,知青们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参加高考、工作、结婚生子……虽说生活轨迹不完全一样,但他们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即使许久不见,聚会时也依旧熟稔,那是一种不会因岁月流逝而磨灭的情谊。

  老知青们也会相约着定期回桑干河畔的山阴,看看桑干河、老乡、当年住的排房和村口的水井。每次回去,大伙都会凑钱给老乡和村里的小学捐赠一些物品。村里的一位老乡曾经感慨道:“都说知青在农村受苦了,返城后就再也不想回来,难得你们还总回来看看,还惦记着我们。”

  1968年12月24日清晨,北京火车站。站台上挤满了十六七岁的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兴高采烈地挥舞着挎包。一列开往山西省雁北地区的专车徐徐驶出北京站,车上是3000多名去雁北地区插队的学生。

  李全之所以选择12月24日在山阴县办影展,就是因为40年前的那天,是他们人生的转折和开始,仿佛一帧在生命中定格的画面,永远挥之不去。

  列车驶出不久,在张家口停车,第一次加水。李全和同学走下憋闷的车厢,他们的双脚第一次踩在北京之外的土地上,兴奋的少年们那时还不懂得感慨,只是深深地呼吸,北方清冷的空气立即闯进他们的胸腔。

  火车进入山西后,一批批学生陆续下车,赶往各自的知青点。李全他们下车的山阴站是那趟火车的倒数第二站,下车后的礼遇是他们没想到的——人们夹道欢迎,锣鼓喧天。

  李全所在的北京四中、北师大女附中知青队,目的地是桑干河畔的洪济屯。在县里住了两天后,洪济屯的老乡赶着马车来接他们。洪济屯距离山阴县约27里,大伙把行李放上马车,跟着马车徒步前行。

  一行20多人,开始还有说有笑,可雁北地区的冬寒很快就把这些北京来的“骄子”们冻得瑟瑟发抖。老乡让支持不住的人坐上马车,不一会儿,他们又纷纷跳下来,因为坐马车比走路更冷。

  上世纪60年代,李全他们想象不到,40年后的今天,会出现“乐活”这样一个词语。然而,“乐活”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却是洪济屯知青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别的知青不太一样,他们没苦不堪言,也懂得在单调的日子里寻找快乐。

  北京四中和北师大女附中是当年北京最好的两所中学,学生大致由三部分所组成:、高知家庭子女和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但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下乡插队的学生,家庭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过紧巴巴的日子。或许,正是因为没有受过贫穷的“折磨”,他们才能保持单纯和追求快乐的心境。

  再加上洪济屯地处桑干河流域,有自流水灌溉农田,农民的粮食能自给自足,知青们的日子也过得不太苦。

  刚到洪济屯时,知青们住在老乡家中,国家拨款到位后,他们就和老乡一道,盖起了一排简易平房。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宿舍看书、侃大山,还有一位同学拉我们自己所带来的手风琴,在单调寂寞的日子里,手风琴的声音成了知青们的精神寄托。

  李全至今还保留着一个1971年的本子,上面有当年洪济屯所有知青的工分记录。

  那年李全挣了36.7元,在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看来,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过年回北京,李全拉着同学去新侨西餐厅大撮了一顿,两人一共花了7块钱。

  桑干河是洪济屯到山阴县的必经之河,过去没有桥,只能渡河而过。知青们记得很清楚,那时有老乡专门背人渡河,背一次是两毛钱,连人带自行车一起背过去是四毛钱。名气颇大的桑干河,汇集了知青们无法磨灭的回忆,也见证了少年们有趣的往事。

  知青徐向东对桑干河的记忆尤其深刻。每年回北京过年后,徐向东总是赶在河流解冻前返乡,这样做才能够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能省下渡河的两毛钱。

  有一年天气回暖得早,徐向东照例踩着结冰的河面回洪济屯,没想到走到一处冰面薄的地方,只听见“咔嚓”一声,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掉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所幸水不深,他在水里扑腾了几下,爬上了冰面。

  一户老乡为了欢迎李全和另一位知青住下,特地准备了午饭,其中有当地最好的待客饭——油糕。李全有点纳闷,在北京吃年糕都得蘸白糖,可桌子上哪有糖的影子?他夹着一块油糕无从下口。

  老乡见李全犹豫的样子,操着浓重的乡音说:“不对,要蘸着吃。”李全更奇怪了,心想:在炕上吃饭还有这么多规矩,非得站着吃吗?他赶紧从炕上爬起来,噌地跳到地上站得笔直。

  老乡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说:“不是叫你站着吃饭,是让你蘸着菜汤吃油糕。”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